949 字
5 分钟
工具人

引言#

安部公房在《绳》中写过这样一段话。

“绳索和棍棒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。绳索可以留住美好,棍棒则可以驱赶危险。两者皆是我们最早的朋友,皆由我们创造。有人的地方,就有绳索与棍棒。”

绳索与棍棒作为人类最原始的工具,承载了深刻的象征意义。它们服务于人的意志,却也在无形中定义了工具的本质——被动、功能性、可替代。当这种工具逻辑渗透到人的存在时,我们便面临“工具人”的风险。这篇文章将探讨工具与人的关系,反思如何在工具化的世界中守护主体性。

工具的本质#

绳索连接与束缚,棍棒防御与攻击,它们是人类意志的外化。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工具,现代社会中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工具。工具的价值在于其效用,而非自身。它们没有自主性,仅作为客体存在,随时可被替换。

人(工具)#

现代社会将工具逻辑延伸至人与人的关系和自我认知之中。工作量化指标,生活中的功能性角色,无不试图将人简化为可替换的部件。这种异化让人失去独特性,失去灵魂,沦为棍棒与绳索,服务于外在目的而非内在价值。

人类诞生之初,便开始利用工具生存与发展,无论是石器时代的绳索棍棒,还是现代社会的算法与机器,工具性始终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。

社会建立在人的工具性上#

人类天生就具有工具性,劳动,职业、分工、家庭中的角色、社会中的角色,本质上都建立在人类的工具性之上。尽管工具性是人类的本质之一,但如果失去对自身工具性的掌控,便会失去主体性,沦为工具,沦为工具人。

在我们的生活中,这种异化尤为明显。有人因你的技能、资源或者地位向你靠近,却对你的情感与个性忽视不见,这时对于这些人来说你就是绳子。另一些人或许将你视为执行命令的“棍棒”,驱使你为他们的目标服务。这些关系看似紧密,却冷漠而功利,随时可能因“工具”失效而断裂。

人(人)#

人是不同于工具的,人的价值源于存在本身。正如康德所言:“人是目的,永远不可被当作手段。”人定义价值,人是意义的创造者,我们决定了绳索捆绑何物,棍棒击向何方。

而这就是人的主体性。主体性赋予了我们意识,情感与自由。拥有主体性使我们成为人类,成为握住工具的“手”,而非手中的工具。

成为人类#

在工具逻辑主导的世界中,社会关系常将我们推向“工具人”的边缘。绳索可以是连接的纽带,也可以是束缚的枷锁;棍棒可以是保护的武器,也可以是异化的凶器。真正的自由,在于做那只握住绳索与棍棒的手——成为意义的赋予者,而非被他人定义的工具。

在你的人际关系中,反思那些“绳子”:它们是温暖的联结,还是功利的捆绑?让你的灵魂成为光,指引绳索的方向,决定棍棒的落点,活出作为“人”的尊严与可能。

工具人
https://jamestang.space/posts/toolman/
作者
JamesTang
发布于
2025-07-24
许可协议
CC BY-NC-SA 4.0